第(3/3)页 “您要是不累,我马上带您去地里瞧瞧,今年春旱完了又夏旱,番茄甜得很。” “说得我流口水,走,咱们去地里摘几个来尝尝。” “幸亏您是下午来的,每天上午十点前,九成熟的番茄就被摘了个精光,晒了一下午应该能摘一些八成熟的。” “那我可有口福了!” 村里最近的大棚番茄地,离尤语家约莫有二十来分钟的步行距离,尤语边走边给贺女士做介绍。 “我们村儿有十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约有五十户人家,人口两百人左右,全村外出务工的只有两人(尤立军和叶桂梅)。 村里适合种菜的沙土地约有一千五百亩,良田一千亩。今年春季大棚菜有一千亩,除了沙瓤番茄,苦瓜、茄子、黄瓜等蔬菜也正丰收” 沿着机耕道一路走,一路讲。 拖拖拉拉半小时,才到了一个约莫两亩地大小的大棚里。 大棚的主人尤洋(尤齐二哥)带着爹妈和媳妇儿,正忙着给番茄打叶片。 看到尤语,尤洋赶紧上来打招呼:“尤总,我留了几串特别红的,还想等下给你送家去呢。” 大侄子看到来了陌生人(很有老板的派头),嘴上的称呼都变了。 “谢谢尤洋,快带我们去摘,自己摘的吃起来才甜呢。这位是山城火锅协会的贺会长,挑番茄她可是专业的!” “会长好,会长这边请!” 大棚地里,吊蔓的番茄,植株有1.5米左右高,每棵番茄藤蔓上挂了到五穗果,一穗有四颗番茄。 为了增加通风和光照的效果,也为了加快番茄成熟,第一穗番茄以下的叶片全部被除掉。 站在垄沟里,就能看到一派:密密匝匝,挨挨挤挤,红红绿绿的繁荣景象。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