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个二十五亩的育种智能温室,比之二十万平的设计原理,放在大工程完工后再建。 对比几家荷兰公司固有的温室模式,国内首家农业智能设备公司显然更懂得与实际相结合。 国产的玻璃,加上控制中心的所有设备设施,算下来的成本每平米才三百元。 二十万平,六千万! 比荷兰几家大公司的报价,节约了两倍多! 而且温室运营起来,耗能成本又比之降低了一半,是实实在在的省钱模式。 豌豆集团需要承担三分之二的大棚成本,就是四千万整! 初稿过后,尤语又和他们开了几次会。 针对集团员工的文化程度和工作习惯等,在很多控制系统按钮上和程序上做了简化工作。 最重要的还是为工期要求,尤总希望能在今年九月之前完工。 五个月时间,压力不小。 研究中心为了这个项目也是拼了,不厌其烦的改方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施工资源,还给出了十年的保修期承诺! 终于在三月中旬与豌豆集团正式签约,成为了该研究中心成立后接到的最大一个项目。 一举奠定了其今后在国产智能温室上的航母地位。 叶舅舅等人知道国产智能温室的造价成本后,都心动不已。 联合村一直以来在种植上的种种不便,不就是因为丘陵土质受限么? 只可惜,技术员去了趟联合村勘察完后,给出了否认的答案。 想要在丘陵地段造温室,一是技术难度不低,二是造价成本过高。 言下之意:不划算,不建议! 东风村在青衣江上游,地势平坦,倒是可以建温室。 去年东风村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了老家,舅爷爷家如今又回到了只有六亩地可种的状态。 六亩地建一个玻璃智能温室,成本大约要一百二十几万。 他们全家这几年买房后只剩下不到一百万的存款了,一时之间还下不了建智能温室的决心。 犹犹豫豫来找尤语拿主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