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不甘再为奴-《振南明》
            
            
            
                
    第(1/3)页
    豪格和多尔衮决裂,这对朱慈烺来说绝对算是个好消息。
    尤其是在郑芝龙、桂王反叛这个时间节点上。
    满清内讧,北面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明军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平叛上。
    待解决了桂王、郑芝龙的麻烦腾出手来,豪格跟多尔衮也一定已经斗的两败俱伤了。
    这个时候明军再挥师北上,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朱慈烺近来听到的最好消息了。
    而随后他又听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山东德州总兵秦拱明来报,一名汉军旗的旗人主动来投,声称愿意为明军做事。
    秦拱明不敢托大,立即命人将这名汉军旗人押送至南京,交由天子亲审。
    如今此人已经在押往南京的路上。
    虽然朱慈烺现在还不知道此人是什么级别,能给明军带来怎样的情报,但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
    八旗制度一直是满清引以为傲的一项制度。而八旗军更是清军绝对的主力。
    如今连八旗军都出现了逃兵,足以说明满清内部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这已经不仅仅是多尔衮跟豪格之间的矛盾了。
    朱慈烺听说多尔衮已经颁布了严苛的逃人法,但这并没有阻止大规模的包衣逃往南边。
    现在竟然连八旗兵本身都开始逃难,看来清军在北方的统治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满清实在是太狂了。
    他们以为自己才是世间最强大的存在,是以待万物如刍狗。
    在辽东时他们奉行的就是这种政策。
    努尔哈赤将辽东汉人杀的十不存一。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极为幸运的。
    他们入关之后以为可以完全复制在辽东时的统治方式,却发现关内的百姓反抗意识更为强烈,而且他们可以逃啊。
    辽东的百姓想逃进山海关是很难的。可北直隶的百姓要想逃往山东就要相对容易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的明军十分乐于接纳他们。
    这样一来满清高层有些懵了。
    在他们眼中,奴才就是奴才,是用来使唤干活的。
    若是奴才都逃走了谁来干活?总不能是他们这些高贵的满洲人亲自动手吧?
    所以才有了逃人法的出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