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后入路切腘窝囊肿-《我的医路风云》
            
            
            
                
    第(1/3)页
    第二台手术是要切腘窝后面的囊肿。
    这个手术现在通行的手术方式一个是传统切开拿掉,另一个就是经过关节镜微创来做。
    传统切开需要在腘窝后面做一个s形的切口。
    因为腘窝囊肿的部位一般比较深,所以这个切口还小不了,一般都要十厘米以上。
    而且因为膝盖屈回来的缘故,这个部位容易出汗,伤口开在这里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的问题。
    用关节镜来做的话切口就要小很多了,两个小指尖那么大的伤口,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用关节镜来完成这个手术,不是所有医生都可以做到的。
    通常需要非常熟练的关节镜技术,和对局部解剖非常熟悉的医生才敢用关节镜来做。
    因为腘窝囊肿后面就是重要的血管神经,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在没有系统之前,陈博也只能选择传统的手术。
    毕竟一百例手术的成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一例手术的失败,可能就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现在陈博拥有了智慧系统,他对自己的要求当然要高一些。
    而且手术开始之前他已经在手术达人区反复模拟了这个手术,现在他是信心十足。
    因为带了进修医生罗明,一些基础的知识陈博还是希望一点一滴给他讲解一下。
    比如这次手术,切口的选择,后内侧入路为什么要从内侧副韧带和缝匠肌之间的间隙进入?
    怎么避免损伤浅部的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后外侧入路为什么需要从髂胫束后面进入?
    又为什么不能超过前面的外侧副韧带?
    怎么才能避免损伤到腓总神经?
    …………
    罗明因为基础薄弱一些,虽然听得懂,但终究是一头雾水,反而是马尚趣这个年轻住院医听得频频点头。
    马尚趣毕竟有了一定的关节镜基础,陈博给罗明讲解的这些基础知识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一些在课本上看了又忘、没有具体概念的知识点经过陈博这一讲解,瞬间串联起来,获得明悟。
    陈博边讲解边在病人的腿上做标记,这是手术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把重要结构标注出来,术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