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德语翻译-《她的小情绪》


    第(2/3)页

    谢之臻点头,下一秒忽然问道:“你之前的那个翻译是去哪儿找的?”

    方秘书虽然不解,却还是认真回答:“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毕竟会德语的人不多,江城的大学也没有这个专业。”

    没来由的,谢之臻想到了某人,他让秘书去江城的几个大的兼职群找一个叫简知春的人,看看她能不能接这个活儿。

    简知春?

    方秘书心底有些好奇,只不过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不会去询问老板的心思,只要按照老板的意思做就好了。方然人脉很广,处事圆滑效率很高,深受谢之臻的信任,不过十分钟他就已经加了好几个兼职大群,并且询问管理认不认识简知春,原以为会很艰难,然而事实上他才询问,就已经得到了回复。

    在得知是德语翻译的活儿后,那个管理员也拿不准,但是还是信心十足地把简知春的手机号推给了方然,直言如果简知春都不会的话,那大概就不太好找了。

    这个人的名头远比想象中的要来得大。

    寻常人竟然能够得到这样的信任,已经很不容易了,还真是奇怪,老板为何会认识这个人呢,如果他们是朋友,难道自己联系不是更好吗?

    他没有深究,电话接通之后表达了自己的来意,对方询问了时间地点,不过她又道自己好久没有练习过了,可能不是很好,如果是很重要的翻译任务的话,最好还是找专门的人来,免得造成了损失。

    这话很是公道,要是别人的话可能真就听进去,然后找新的翻译了,然而方然自诩极为擅长领会领导精神,因而没有犹豫,妥帖回道:“这个我们也考虑到了,可是德语翻译太难找了,时间又很紧张,两点就要见面。所以,简小姐不用太担心,而且这个任务很简单的,只需要日常交流的那种程度就可以了,如果您要是实在不放心,我现在就可以把费用打在你卡里,不论最后谈到怎么样都不会怪到你身上。”

    他没说的是,你可是老板主动推荐的人,谁敢把责任推到你身上啊!

    简知春兼职多年,不是没有接过翻译的活,可哪一种不是钱少事多,很少碰到这么爽快的甲方。她下午两点到三点半正好有时间,不过好久没有用过德语,她难免有些生疏,因而在挂断电话之后就已经开始用手机练习口语。

    中午回去之后,在饭桌上都在不停地练习,听得钟离都有些恍惚,皱着眉让她安静一些,谁能在一边听听力的情况下还能吃得下饭。

    简知春很快看了眼地上那只心满意足地啃猫粮的小猫咪,言下之意不用说也应该懂了。

    钟离一噎,默默在吃完了后就坐在沙发上端着电脑工作,想了想又提醒道:“记得带它去打疫苗,虽然过几天就要送走,但是这个依旧很重要,我可能不想有东西威胁到我的生命。”

    简知春:“……”

    她有些无奈,随口应了下来,打算等傍晚回来之后再带去打疫苗,这会儿去的话应该来不及。

    奇想安排的酒店在东城区,是一家叫做京都的五星级酒店,她提前了十五分钟到酒店,在门口发了消息,没一会儿,方然到一楼大厅接她。方然穿着西装,短发,手上还拿着一个iPad,一身的干练气息,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纵横职场许多年的老手,能力很强。

    他上下打量了眼简知春,微微颔首,打了个招呼,而后简单明了地复述了一遍一会儿所需要做的事,而后带着简知春上楼。

    八楼有个会议室,简知春先到那儿等着。

    没一会儿,正好两点,电梯门打开,那个德国公司的代表霍夫曼和谢之臻一同走出,方然还有另一位应该是霍夫曼的助理跟在身后。简知春在会议室门口等着, 一眼就看见了他们中的谢之臻,微微发愣,旋即用德语和霍夫曼做了个自我介绍,说明她是奇想找来的翻译。

    方然略微有了了解,心想自己果然没有猜错。

    霍夫曼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士,微胖,发际线更是难以想象的高,看起来是个很难接近的中年企业家,然而简知春与之简单交流过后发现对方很是幽默风趣,在自己有些不太懂的地方还会特地说慢一些让她能够很好地听清楚,连简知春有些生涩的德语口语被带得顺畅了一些。

    霍夫曼和谢之臻曾经视频交流过几次,谈论智能眼镜的事,心底其实已经有数,对于奇想这家创立不过几年的公司,他出乎意料的保持着期待感。业内的科技公司太多太多了,拿着几个点子就敢找投资,满嘴跑火车却又不干实事,等到钱花完之后就开始想办法吸引新的投资,要是实在没办法那就宣告破产,而自己带着早就捞够了的钱包开开心心地活着。

    他们公司作为德国有名的一家老牌科技公司,一般露出投资的意向,就会有很多小公司闻风而至,然而谢之臻并非如此,而是在仔细考量过发展前景以及产品定位后方才决定合作,这让霍夫曼对谢之臻本人以及奇想更加有信心。

    其实这次的投资规模并不需要他特地来到中国,只是他更想看看谢之臻,科技行业并非外人想象中的利好,研发出新产品,然后各种宣传下来就可以迅速赚钱。事实上,这是极为漫长的一个过程,有时候可能一个项目的研发需要经过七八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之后发现遇到困难了,难以跨过去,又或者跨过去了,产品上市了,可是并没有对上消费者的口味,只能黯然退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年轻的领头人却在创立之后迅速将其做到了一个不错的程度,还不是为了糊弄消费者以及投资圈内的大佬,实在让人很好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