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诸葛弃刘-《三国如烟》
            
            
            
                
    第(3/3)页
    “孔明,你有什么计策就不能提前和我商量吗?”
    见大部分人已经离去,蔡瑁快走了几步拦住诸葛亮,有些责怪地看着他。
    被拦下的诸葛亮露出苦笑,略微歉意地施了一礼,丧气道。
    “我若和大将军说了,大将军会在主公面前谏言吗?”
    不会。
    蔡瑁比文聘更了解刘表,他知道刘表绝不会采用这种赌上性命的计策,归根结底刘表没有这个气量。
    诸葛亮还不了解刘表,却因为多次向自己献计没被采用而越过自己直接在军议上向刘表谏言。在蔡瑁看来,诸葛亮就是个有些才华,却不了解人情世故的愣头青。
    蔡瑁已经在考虑下次军议是不是不要再带上诸葛亮了。他冷着脸对诸葛说道。
    “不管我会不会向主公谏言,你都必须先和我商量。”
    诸葛亮低下头,轻轻一躬道。
    “是!孔明记下了。”
    蔡瑁听完这才满意离去。
    走在最后的文聘看到蔡瑁离开,上前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说道。
    “贤弟方才所言切中要害,但在荆州是行不通的,王上更喜欢稳妥些的计策。”
    文聘同样觉得诸葛亮很有才华,他的计策透露出强大的自信、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提携诸葛亮了。
    文聘无意做一个一天到晚揣摩上意的人,但你也不能一味逆风前行吧?
    要不让刘表有所改变,要不只能让诸葛亮有所改变。文聘觉得还是后者实在些,他继续说道。
    “如果自己觉得最好的计策不行,那你就献出让王上觉得最好的计策不就行了?”
    “我会继续向王上推荐你的,好好干!”
    诸葛亮深深一拜,他对文聘充满了歉疚。
    “多谢文将军。”
    文聘又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没再说什么潇洒而去。
    ······
    第二天清晨。
    隆中港的江边,一艘小船刚刚开工,却发现码头上早有一个白面书生等在了这里。
    “哟,客官这么早啊!”
    “没办法。一想到要走了,格外神清气爽,睡不着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