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子太师-《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2/3)页
    范铮下判决,笞三十,罚铜四斤,移吏部司。
    郧乡尉的处罚不重,但损失的大头在吏部司那边,至于坐个三两年的冷板凳是难免了。
    也就是贞观朝的官员依旧紧张,换了冗官冗员的朝代,下去就别想再下来了。
    -----------------
    两仪殿中,太子、魏王皆不在场,诸位宰辅面色凝重。
    到了太子与魏王相互红眼的地步,动荡就在所难免了。
    太子公然称魏王“未来的明君”,就是将矛盾公诸于众。
    “陛下,臣以为,当稳太子心思,免得总以为要易储。”
    吏部侍郎刘祥道四平八稳地建言。
    黄门侍郎刘洎轻笑一声:“陛下,臣以为,太子贵体有恙,不若安心养身。”
    也就这性子狂放的,敢明目张胆出几近悖逆之言。
    司徒长孙无忌眼皮子抬了一下,无声地笑了,这是在自寻死路。
    当然,谁当太子,长孙无忌不是太在意,只要肉烂在锅里就行,哪个外甥上都差不多。
    至于那个妹夫“类己”的李恪,哼哼,早晚弄死你!
    未来的御座,只能是我外甥的!
    司空房玄龄嘴角微抽,晓得伱刘洎是魏王一党,可吃相也别那么难看,太子还没倒呢,你就想推。
    没看到在场真正的宰辅都没表态吗?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谨慎地开口:“要不,给东宫加三师?”
    三师,指的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多为虚衔,但在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意义。
    此时加三师,则表示,有重臣愿意鼎力支持东宫。
    但是,这就是个坑呀!
    明眼人都知道,李承乾摇摇欲坠,东宫之位,任皇帝再信誓旦旦地要保他,可谁信呢?
    你们都骂他的昏君、亡国之君了,这是对储君的态度?
    李世民看了一眼殿中,几乎人人垂眉,仿佛没听到高士廉的建言。
    谁愿意在这山雨欲来的时刻,保这明显要被放弃的太子,愿意在船只将倾时登上去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