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少年造访-《全民转职:这奶有毒!》
            
            
            
                
    第(1/3)页
    春去秋来,已经没有人记得方平喜是什么时候住到天桥底下的了。
    似乎这个天桥刚竣工时,他就在那里。
    他成为无家可归者们的一个精神象征,只要早上还能看到哑巴在用雨水洗脸,就意味着世界正在照常运作。
    他与这个世界一样,沉默而又不会受任何事物的影响,自顾自地月升日落。
    流浪者们发现哑巴是会说话的,在他醉酒后,会用一种喃喃自语的语气去讲述一个悲情的故事。
    故事中有个运气很差的男人,他这辈子都很倒霉,他的家产被人侵占、差点丧命,别的孩子在学校里念书的时候,他在流浪。
    他曾很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想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于是他将自己的心流放,从此以后他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活着,都无所谓了。
    他已经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流浪者们中,有人猜测这就是哑巴的亲身经历,为他唏嘘不已。
    也有人不相信,觉得这样颠沛流离的人生,只有故事书里才有,一定是哑巴在哪本旧杂志上看到的。
    但是不管是哪种猜测,都不影响哑巴的故事讲得很好,流浪者们在他语气缥缈的讲述中,仿佛听了一曲琴声幽泣的二胡。
    基于这个原因,哑巴常常能从流浪者们手中分到酒喝,因为他只有在喝醉之后,才能想起自己会说话。
    渐渐地,在泸州的阴暗角落里,天桥哑巴的名声传播开来。
    甚至曾有记者或者作家去找哑巴取材,但面对这些人的时候,哑巴从来都不接受他们的酒。
    尽管那些家伙,都口口声声号称要把他的经历公之于众,让这个社会还他一个公道。
    但是哑巴从来都不相信,他没有在那些人的眼神中,看到某种他希望看到的东西。
    他能瞧见的,从来都只有出人头地的野望,还有对于边缘人士居高临下的怜悯。
    他以自己的沉默,和天桥底下浑浊的空气、乱飞的苍蝇、刺鼻的气味,回绝着这类来客。
    这些来客们,也从来在天桥底下待不了多久,能够待一个下午的就算是毅力惊人了。
    于是哑巴生活中的平静就这样延续着。
    直到那个人的到来。
    那是一个烈日灼灼的上午,天桥底下的闷热已经持续个把星期了。
    天桥下不少流浪者不堪其扰地离开,他们会在气温降下来之前,到水库边去扎营,等不热了再回来。
    第(1/3)页